第(1/3)页 “不行,还差得远呢!” 在江寒眼里,这些陶翁口称的“好陶”,其实已经可以被称作瓷器了。 不过这只是最原始瓷器,而且算不得他的创新发明。 因为从商周以来,华夏先民已经学会了用岩粉和泥巴制成土釉来装饰陶器,如果偶然遇到烧窑内超过一千度的高温, 就能烧出表层玻璃化的原始瓷器来。 所以说,这东西在春秋战国时也偶有制出,但没有形成规模,没有被陶工们总结出经验,认为是陶唐帝尧赐福,才能偶得。 但江寒知道, 其实哪有那么神秘, 不过是窑内温度和制胚原料、还有釉料的讲究罢了。 他前世上大学的时候,为了追妹子,也在陶艺班混过几天,虽然技艺不行,但理论也知道个大概。 这次虽然精心准备了,却没有烧出他希望得到的瓷器的原因,一是釉没有使用得当,临时调配的土釉色泽暗淡。 二是炉温不够,正所谓陶器必良,火齐必得,木柴只能达到千度左右,但想烧出真正的瓷器,非得千三百、千四百度才够格。 又由于临时建造烧窑,温控能力差,釉色深浅和均匀程度不同,就出现了器物上的釉彩颜色浓淡不一。 他手上这些原始陶瓷, 自用或是唬弄一下乡野国人是足够了, 但想要卖给挑剔的贵族们,登大雅之堂, 则远远不够。 在原本的历史上, 从秦汉起,瓷器便开始萌芽,技艺在一代又一代陶匠的摸索下,变得纯熟和考究起来。 江寒要做出真正的瓷器,至少是魏晋南北朝的那种素釉青瓷、白瓷:“其表青如玉,明如镜,声如磬”。 只有这样才能将它包装成一种奢侈品,打入到魏国乃至于其他国家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,赚取利润。 其实,就算是原始瓷器,质量和美感也远胜于普通的黑陶、彩陶、白陶。 用原始瓷器冲击陶市,固然是个不错的想法,但江寒目前并不想扩大规模引人注目,只在渭水大营附近,烧窑和人力规模有限,无法达到薄利多销的数量。 物以稀为贵,以少量高等瓷器冲击漆市,这才是江寒真正目标! 因为瓷器的成本,仅仅是漆器和铜器的十分之一, 乃至于二十分之一!且更容易制作, 这也是在魏晋以后,漆器、铜器被瓷器渐渐淘汰出视野的原因。 而且这一计划,不仅能为军营创收,还能顺便恶心一下在秦国专断陶器、漆器制作、贩卖的甘氏一族。 让老甘龙觉得自己并没有闲着,让他放松警惕,何乐而不为呢? 而且有墨家商会和白氏商会,销售通路基本解决,只等他做出合适的货物即可。 不过,要想得到让自己满意的产品,釉彩的成分还得再研究研究,而木柴温度上不去,恐怕要换一种更有效率的燃料。 江寒看向了远方黑黝黝的山岩,若有所思。 …… 此时,在甘氏的匠作坊内,秦国上大夫甘龙的次子甘砜,正捧着一个做工精良的白陶观摩。 他皱眉问道:“你确定无疑,那江寒建起了几个烧窑?” 一个小吏模样的中年人弯着腰甘砜面前回答道:“小人绝对没有看错,今日那窑中还起了火。” “这倒是咄咄怪事了,江寒为何要购买陶工,仅仅是为了和我甘氏过不去?或者,另有所图?” 甘砜扭头对一旁的匠作令和甘氏家宰吩咐道:“你们继续在这里盯着,我回去见见父亲!” 甘砜匆匆回府,把江寒烧窑的事情告诉了甘龙。 甘龙嘴角浮现出一丝嘲讽的笑容,摆了摆手道:“无妨,也就是十多个卫人陶工而已,对于我甘氏专榷的漆陶市来说,不过是九牛之一毛,随他去吧!难不成,他还能掀出什么大浪不成?” “不过,也不能让他太过如意,通知下去,秦国市场上,不是我们甘氏产出的漆陶器,一概不许售卖!” “孩儿明白!”甘砜躬身退出。 第(1/3)页